有人说,在佛前许愿后
如果愿望实现了
以后还一定要去“还愿”
而且还必须回到原先许愿的地方
这是真的吗?
事实上,“许愿”和“还愿”
在正式的佛学中
并没有这种说法
佛教倡导的是“祈愿”、“行愿”、“发愿”
积极行动,并藉三宝之力
使善缘具足,从而实现善愿
许愿、还愿?NO!
在正式的佛学辞典中,是没有“许愿”和“还愿”这两个词的,佛法不讲“许愿”,而讲“发愿”;同样地,佛法也不讲“还愿”,而说“行愿”。
大部分人都会说去寺院“烧香拜佛许个愿”,但许愿是来自于民间拜求神明相关的说法,并非源自正信的佛教。虽然愿望本身可能是好的,也带有承诺的履行,但仍然不能改变其交易的本质。
佛菩萨早已熄灭贪嗔痴、解脱六道,哪里会因为人们的许诺报答而出手相助。
至于“还愿”的说法,其初衷还是感恩诸佛菩萨护佑,能怀着感恩之心,回到佛教寺院再次礼拜诸佛菩萨,本身也是在为自身积累福德的一种方式。但是,诸佛菩萨和民间鬼神完全不同,因此并不存在不回原处“还愿”会有不好事情发生的说法。
但为了避免“妄语”,不让当初的承诺成为一句空话,对于那些无损他人的承诺,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及佛菩萨的护佑实现愿望后,自然应该积极践行。
至于是否要回许愿的寺院,则视当初的承诺而定。如果当初的承诺比较具体,如愿望实现后将会回到寺院如何如何,那么自然应该回到当初的寺院。
祈愿、发愿?YES!
一般说来,佛弟子想要达成某些世间的愿望,会来到佛前祈请三宝加持,令自己善缘具足。在佛教中,对于这种情况称为“祈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出于对佛菩萨、对三宝的完全信赖而祈请。
大家期望中的“保佑”“消灾”或“延寿”,大多也是做了这些功德之后所带来的福报。何为因,何为果,一定要搞清楚!
同时,祈请诸佛菩萨的加持,并不意味着告知诸佛菩萨后即可包办。愿望能否达成,要看自身过去或现在是否做过相关的善因,三宝的加持之力可令善缘早日具足,令善果提前成熟,但也不能无中生有。
如果是已经皈依三宝的佛教居士,除了祈愿三宝加持实现一些现世福报外,一定记得要“发愿”。
发愿和祈愿也有不同,发愿更带有誓愿的意思,可以说是自身未来生命的方向。学佛,就是学佛菩萨的所言所行,最后也跟随佛菩萨那样解脱六道、证得菩提。所以,发愿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效仿诸佛菩萨的发愿。
作为皈依的佛弟子,即使现世安乐,也应当知道六道之险,如果不发起出离六道的愿望,那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每次诵经念佛或广做功德之时,切勿忘记在心中发下解脱六道、成就菩提、度化众生的大愿,这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最希望看到的!
行愿?Right!
很多时候,道理都懂,但要做到就是另一回事。发愿不是照本宣科,所以发愿之后,最重要的是“行愿”。
首先把愿望变成自己真正的想法,这不是佛菩萨的大愿,而是自己发自内心最大的愿望。
其次把愿望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到生活中去实现。比如发愿利益众生,我能做哪些事利益众生?比如发愿往生净土,我的善业够不够?平时念佛的用心到不到?没有具体执行细节的计划,就等于是短暂的心血来潮。
最后要有一种无我利他的担当。地藏王菩萨就曾发下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佛弟子也一样,发愿和行愿的过程中莫忘初心。诵经、礼佛、行善、做功德,并不是只为自己个人,在做功德回向的时候,心里想的人越多,愿力就越大,成就才越快。
正确的许愿、还愿方式
虽然许愿、还愿并非佛门词汇,但许多信众都有此需求,故而总结了以下几点正确的许愿、还愿方式:
许愿要正
许愿的时候求佛菩萨帮忙的事情、目标一定要正当。不能求菩萨帮你满足非分之想,更不能让佛帮你做坏事。比如让佛祖保佑中彩票,赌博能赢钱、希望佛祖能帮忙开脱罪责,免除法律制裁,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另外佛祖也是一定不会答应的。
而求身体健康、求病痛痊愈、求找个合适的工作、或者生意兴隆、公司业务多一些之类的这些都可以,但切记不能贪心过重,不能要求过高。
还愿要善
不能用造恶业的办法来还愿。比如有的人还愿的时候,祭祀了很多鸡鸭鱼肉或者全猪全羊,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在佛祖跟前弄这些,这不是杀生吗?佛菩萨帮你满足了愿望,你却去杀生,这根本不是佛祖的本心。
还愿方式最好能根据因果关系和许的愿相对应。比如求身体健康的,最好用放生的方式来还愿;求财求工作的,最好是用财布施、法布施等方式来还愿。
修行助缘
许愿只是播种,播种不等于收获,要想有收获,必须有辛勤的劳作,而不能守株待兔。即便许愿了要发财,但也要积极进取,努力工作。而等着坐收渔利,佛祖也不会保佑的。
另外,在许愿和愿望达成之前,一定要采取实际行动争取佛菩萨的感应,可以诚心持咒或者念佛菩萨名号,也可以多行善事,广结善缘,有助于所愿的实现。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清心听禅院钟声
禅意品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