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又上热搜了!

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千百年来,晨钟暮鼓、梵音缭绕,这里的草木、生灵,乃至空气,都浸润着佛家的慈悲与宁静。香客们轻声细语,素衣简行,跪拜时虔诚,绕行时缓步,生怕惊扰了这片土地的清净。然而,近日一则”游客遭五台山牛群攻击”的视频,却让这座佛教圣地的和谐被粗暴打破。
视频显示有游客在五台山风景区朝台徒步过程中多次用登山杆敲打牛屁股,还有人趁牛休息时坐在牛背上,甚至掏出牛肉干喂牛。种种举动最终激怒牛群,牛群瞬间暴走冲向游客,现场一片混乱。
7月17日上午,五台山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此事作出回应,称牛常年在山上,一般不会攻击人,此次是因为游客喂牛牛肉干,还用登山杆敲打牛屁股,才导致牛群反击。
随着事件细节曝光,两个关键因素浮出水面:一是游客手持红色旗帜,二是对牛群的挑衅行为。这场看似偶然的冲突,实则是一场关于敬畏、尊重与因果的警示。

01
挑衅牛群:一场人为制造的冲突
据景区监控和目击者描述,涉事游客的所作所为,一步步激怒了平日温顺的牛群:
无视警示,投喂牛肉干
五台山的牛群长期生活在佛教氛围中,习惯了游客的素斋供品,如水果、蔬菜等。然而,这名游客却掏出高盐分的牛肉干喂牛——牛本是食草动物,肉类不仅难以消化,还可能引发肠胃疾病。景区内多处设有”禁止投喂”的标识,但显然被无视。
登山杖戳牛屁股
在牛因不适而表现出烦躁时,游客不仅没有收敛,反而用1米长的登山杆戳刺牛屁股。牛是群居动物,有极强的领地意识,这种挑衅行为直接激起了牛群的敌意。
强行骑牛,彻底激怒牛群
最致命的一步,是游客试图骑到牛背上。在牛的世界里,这等同于宣示支配权,领头公牛立刻发出警告信号,附近的牛群迅速集结,形成围攻之势。
如果说投喂、戳刺、骑牛已经让牛群愤怒,那么游客手中不断挥舞的红色旗帜,则彻底点燃了这场冲突。
红色在佛教圣地的违和感
五台山以素净为美,寺庙建筑多为青灰、赭石色调,僧侣衣袍也以褐色、灰色为主。突然闯入的鲜红色旗帜,不仅视觉上突兀,更在心理上打破了佛地的庄重氛围。
动物对鲜艳色彩的天然警惕
尽管科学证明牛并非真的”见红就怒”,但快速移动的红色物体确实会引发它们的警觉。在斗牛文化中,红布(muleta)的作用并非颜色本身,而是其晃动方式刺激了牛的攻击性。而在五台山,这面红旗的挥舞,恰如斗牛士的挑衅,让牛群彻底失控。
牛群一旦认定威胁,便会集体行动。监控画面显示,领头公牛率先冲撞,其他牛紧随其后,将两名游客逼至石阶角落。其中一人因慌乱挥舞红旗,进一步刺激牛群,最终导致:一人小腿骨折、另一人多处擦伤。
所幸事发时,景区安保人员迅速介入,疏散围观游客,并将伤者送医。五台山佛教协会随后发表声明,呼吁游客”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02
敬畏心的缺失,比伤害更严重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涉事游客因违规投喂、挑衅动物、扰乱宗教场所秩序,被处以2000元罚款。但比经济处罚更值得深思的,是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佛教圣地的”众生平等”被忽视
在五台山,牛并非普通牲畜,而是与寺院共生的生灵,甚至被信徒视为”护法牛”。佛经有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粗暴对待它们,本质上是对佛教信仰的亵渎。
“己所不欲,勿施于物”的朴素道理
人类不愿被无故挑衅,动物亦然。游客的行为,恰恰违背了这一最基本的同理心。
旅游文明与信仰尊重的平衡
五台山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如何在旅游开发与信仰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是景区管理者和每位游客都应思考的问题。
这场”人牛冲突”,看似是动物伤人事件,实则是人类对自然、对信仰的傲慢所招致的反噬。五台山的牛,用它们的反击,给所有人上了一课:真正的信仰,不是烧香磕头,而是对万物的敬畏。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