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AI助手的总结
浙江台州黄岩的大寺基万福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环境幽静的佛教寺庙,周围自然景观丰富。

在浙江台州黄岩括苍山余脉之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林场——大寺基林场,林场周围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超过98%,是名副其实的“台州氧吧”,拥有溪流瀑布、次生林海、雾凇雪景等自然景观。
沿着林场盘山公路一路向上,就能到达最高峰“大寺尖”,这时的海拔已经高达1252米,云雾忽散,见白色云龙盘踞山腰,苍翠群峰如莲花托起一座古寺,这便是大寺基万福寺。
此地三县交界,方圆十里无村镇,唯有松涛竹浪与梵音相和,寺前三溪汇流,四季景色分明。冬季常现雾凇奇观,气温可低至零下十六七度,被称为“黄岩小东北”。春有百花、秋有桂香,徒步途中还能感受山林间茶园,与枫树、银杏等彩色树种的季相变化。
由于山高路远,方圆十余公里无村镇,环境极为幽静,被誉为“远离俗世的清凉清净修行圣地”。
万福寺前身为“普光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后因战乱损毁,仅存寺基,故此地得名“大寺基”。清代光绪年间的《永嘉县志》和《仙居县志》均记载了其规模宏大的风貌,但原寺院在明代弘治年间前已荡然无存,仅留“大寺基”地名供后人追忆。
2001年,普光院遗址上重建新寺,命名为“万福寺”。2015年,现任住持释正知法师率众驻锡,启动大规模扩建工程,使寺院焕然一新。
新建的寺院占地面积50余亩,中轴线上分布着大雄宝殿、天王殿,两侧有偏殿龙王殿、地藏殿、伽蓝殿,以及钟楼、鼓楼等。48米高的七层万佛塔为标志性建筑,塔身巍峨,直入云霄。寺院还设有2000多平方米的放生池,池中矗立白色观音像;厢房、斋堂等生活设施共39间,常住僧众10余人。
走入古刹,山门前的“佛”字石刻迎面而立,晨光穿透云层,为青灰色的庙宇披上一层柔光。48米高的七层万佛塔直插云霄,铜铃随风轻响,仿佛在续写千年断章。
万福寺以天台宗为法脉根基,住持释正知法师既是天台宗第四十七代传人,又曾云游少林参禅,兼修禅宗,使得万福寺的晨钟暮鼓里,既回荡着《法华经》的梵音,也流淌着“明心见性”的禅意。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像慈悲低垂,两侧十八罗汉栩栩如生,香炉青烟缭绕,恍若时空停滞。
寺庙西侧有两块巨石,传说因青龙怒毁古寺时缠绕盘踞留下痕迹,岩石上仍清晰可见“龙爪”纹理,因而被称为“龙缠岩”。东南侧的“龙滚丘”是古寺被毁时青龙翻滚形成的湿地,至今人畜难踏。
沿石阶上行,忽见一片开阔:放生池碧波荡漾,池中汉白玉观音像静立莲台,倒映着山色空濛。
从寺院后山拾级而上,半小时便至括苍山主峰大寺尖。风车巨翼缓缓转动,脚下云海翻涌如浪,永楠溪流如银链隐现。此处堪称观星胜地,夜幕降临时,银河倾泻,与山巅灯火相映成辉。途中偶遇采茶人,方知这片高山茶园所产“龙乾春”茶,竟与寺院结缘百年。
尽管地处偏远,但近年来万福寺凭借其清净环境和壮美山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冬季赏雪、夏季避暑、秋季观星(夜空晴朗时可俯瞰大风车与星空)成为特色体验。
交通方式:自驾或乘高铁至台州西站/温州南站,转乘当地交通工具;盘山公路蜿蜒曲折(需转400余弯),建议谨慎驾驶。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春赏百花、夏避暑、秋观星、冬看雪景雾凇。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