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八戒(即八关斋戒)是专为在家居士设立的短期修行戒律,让信众通过一日一夜的清净持守,体验出家生活,净化身心,积累福德。

佛门八戒源于《佛说八斋经》《俱舍论》等经典,是佛陀为方便在家信众短期修行而制定。目的是让在家信众暂时放下世俗欲望,培养出离心。通过戒律约束身口意,减少贪嗔痴。为未来解脱种下善因,积累修行资粮。
需要注意的是,佛教中的八戒(八关斋戒)并非为僧人制定,而是专门为在家居士(优婆塞、优婆夷)设立的短期修行戒律。
不杀生
范围:不故意杀害一切有情众生(包括人、动物、昆虫等)。
避免伤害生命,甚至护生放生,心存善意。培养慈悲心,断除暴力与嗔恨。
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都在轮回中寻求解脱,生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被平等对待。修行者杜绝杀害任何生命,无论是人类,还是飞禽走兽、昆虫蝼蚁。禁止直接或间接参与杀生行为,比如亲手宰杀动物、命令他人杀生等;从心理层面,要摒弃对生命的嗔恨与杀意,培养慈悲心与同理心。
不偷盗
范围:不未经允许取用他人财物(包括明抢、暗偷、欺诈等)。
不占小便宜,守信用,布施助人。尊重他人所有权,破除贪念。
佛教认为,未经他人允许,私自占有他人财物,无论其价值大小,都属于偷盗行为。这不仅包括有形的金钱、物品,还涵盖无形的知识产权、劳动成果等。它要求修行者在内心戒除贪念,做到不觊觎、不窃取他人之物。
不淫欲
范围:完全断除性行为(与“五戒”中的“不邪淫”不同,五戒仅禁不正当性关系)。
持戒期间保持独处,减少与异性的亲密接触。暂时远离情欲,净化身心,专注修行。
不妄语
范围:不说谎言、不恶口骂人、不两舌挑拨、不绮语(无意义的闲谈)。
慎言止语,多说善语、佛法或保持沉默。修口业清净,培养诚实与智慧。
妄语不仅包括故意编造虚假信息,还涵盖夸大其词、花言巧语、恶意中伤等言语不当的情况。佛教认为,妄语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扰乱社会秩序,也会让自己陷入因果业力之中。

不饮酒
范围:不饮用含酒精的饮品,包括一切麻醉性物质(如毒品)。
远离酒宴场合,以茶、清水等替代。保持心智清明,避免因迷乱而破戒。
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
不佩戴饰品(如项链、手镯)、不使用香水、化妆品,不刻意打扮。
衣着朴素,保持自然本色。断除对身体的贪著,减少虚荣与分别心。
修行者摒弃对物质外在的过度追求与贪恋,保持内心的简约与质朴。在古代,人们用香料熏衣、佩戴鲜花、穿着华丽服饰以彰显身份地位或追求美感,然而佛教认为这些行为容易让人陷入对外在虚荣的执着,分散修行的注意力。
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
范围:不参与歌舞、戏剧、音乐会等娱乐活动;不睡卧豪华大床(指过度舒适或象征地位的床榻)。
减少手机、电视等娱乐,保持环境清净。远离感官刺激,培养简朴与专注力。
这一戒条并非禁止人们使用舒适的家具,而是意在提醒修行者不要沉溺于物质享受带来的舒适感中,从而丧失进取精神与修行的动力。过于舒适的环境容易让人滋生懒惰、懈怠之心,使人安于现状,忘却对精神成长的追求。
不非时食
过午不食,即日中(正午)至次日黎明前不进食固体食物。
可饮清水、果汁(无渣)或药液;持斋前明确时间(如依寺院钟表或日晷判定正午)。减少贪欲,减轻身体负担,利于禅修。
于修行者通过对饮食时间的规范,培养自律和对欲望的克制能力。在佛教传统中,认为夜晚人体阳气渐弱,消化功能也相对减弱,此时进食过多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容易使人产生昏沉、困倦之感,影响修行的专注度。

持戒时间:
一日一夜(通常从清晨受戒至次日黎明)。
可选择佛诞日、月斋日(农历初一、十五)或自定吉日。
受戒仪式:
需在佛像前或法师处发愿受戒,念诵戒文(如“我今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
若无法师,可至诚自誓受戒。
破戒与补救:
若无意破戒,可立即忏悔并继续持守;若故意破戒,则需重新受戒。
重点在于对戒律的尊重与自我觉察。
注意:
1、如“不非时食”可提前准备清淡午餐;
2、“不歌舞观听”可暂时关闭社交媒体,专注阅读佛经或禅修。
戒条 | 五戒(终身持守) | 八戒(短期持守) |
---|---|---|
第三条 | 不邪淫(禁不正当性关系) | 不淫欲(完全禁欲) |
新增条款 | 无 | 不打扮、不享乐、不非时食 |
持戒目标 | 基本道德规范 | 短期出家修行,培福增慧 |
佛经中记载,持八关斋戒的功德极大,例如:
《佛说斋经》:持戒一日,功德等同“一劫”(极长时间)的布施。
《观无量寿经》:持八戒是往生西方净土的助缘。
消减罪业、延长寿命、现世得安乐,来世得人天福报。

1、能否只持部分戒条?
需完整受持八条,但初学若困难,可渐进调整,以“尽形寿”之心努力。
2、女性生理期可否持戒?
可以,佛教戒律无此限制,重点在身心清净。
3、持戒期间能否工作?
可以,但需避免杀生、妄语等职业(如销售夸大宣传),建议选择清净日持戒。
持八关斋戒是佛教修行的殊胜法门,通过一日精进,即可积累深厚资粮。若发心长远,可定期持守,逐渐接近解脱之道。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