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藏传佛教文化中,有许多神秘莫测的仪式,比如活佛制度、密宗灌顶等等,常常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不少人既好奇又有些敬畏。其实,灌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玄乎,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事儿。

“灌顶”是怎么回事?

灌顶,梵文为 “Abhişeka 阿毗晒噶”,其含义丰富,有 “驱散”“注入” 或 “授权” 之意 。这一仪式最初是古印度国王登基典礼上的重要环节。在当时,以四大海之水灌新王之顶,象征着赋予国王统治的权力与祝福。后来密宗佛教巧妙地借鉴了这一形式,并赋予了其全新的、深刻的宗教内涵。
在密宗的语境里,灌顶成为了极为关键的仪式。当修行者想要深入学习真言咒语、手印等密法内容时,灌顶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只有经过灌顶,修行者才被赋予学习密法的资格。并且,密宗认为,通过如法的灌顶作法,修行者能够获得一种强大的加持力,这种加持力甚至可以助力修行者实现即身成佛的殊胜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灌顶对于密宗修行者而言,是踏上密法修行之路的起始,更是连接凡夫与佛境界的桥梁。
真正的灌顶并非简单的“洒水祈福”,而是一套精密严谨的灵性工程。一场完整的灌顶仪式包含五个关键环节:
1. 驱魔障:净化修行道场
上师左手持铃按腰,右手高举金刚杵。弟子们观想上师显现为青黑色极忿怒相金刚,獠牙张口,威猛无比。随着21遍“吽”字咒的诵念,观想上师心间蓝色“吽”字从弟子头顶进入心中,依次清除全身魔障。这一过程象征着清除修行路上的内在障碍。
2. 三皈依:建立修行根基
不同于显宗的简单皈依,密宗灌顶中的皈依分为三重:
外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宝;
内皈依:皈依上师(身)、本尊(语)、空行(意);
密皈依:皈依三脉四轮(僧宝)、明点(法宝)、五种气(佛宝)。
3. 发菩提心:确立修行方向
弟子需发两种菩提心:
愿菩提心:觉悟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行菩提心:践行“佛我一体”,追求即身成佛。
随后上师为弟子系上五色守护带(象征五种智慧),并赐饮戒誓水——寓意智慧常住其身,违誓则智慧尊离去。
4. 观想:构建灵性图景
弟子观想自身化为普贤王如来佛父母双身像:
佛父蓝色,金刚跏趺坐,结定印。
佛母白色,莲花跏趺坐,双手环抱佛父颈后。
眼部蒙黑纱的“投花仪式”象征着去除无明黑暗。除去黑纱时,弟子应见到四种显现:上师如佛、坛城光明、坛城庄严、金刚兄弟姐妹皆为本尊眷属。
5. 四灌顶:核心净化过程
这是整个仪式的精髓所在,层层净化修行者的身心:
灌顶类型 | 净化对象 | 象征意义 | 对应智慧 |
---|---|---|---|
宝瓶灌顶 | 身与脉 | 法界体性智 | 白色,法界体性智 |
秘密灌顶 | 语与气 | 大圆镜智 | 蓝色,大圆镜智 |
智慧灌顶 | 意及明点 | 妙观察智 | 黄色,平等性智 |
大圆满灌顶 | 三门及气脉明点一切不净 | 成所作智 | 绿色,成所作智;红色,妙观察智 |
在最高级的智慧灌顶中,具备条件的弟子通过观想甘露流降全身脉轮,体验初喜、胜喜、超喜、俱生喜四重境界,体认空乐不二的真谛。


灌顶之后:新生与戒律

接受灌顶绝非仪式结束,而是严格修行的开始。达真堪布警示:“接受灌顶进入密乘,如同蛇进入竹筒一样,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上——即身成就,一个是下——堕落地狱。”
为何如此严峻?
灌顶实质是接受密乘戒律的过程。每个灌顶对应特定戒律,少则五条,多则二十五条,最基本的要持守十四条根本戒。现实中,许多求法者对此茫然无知。一位居士曾向达真堪布夸耀自己在藏地接受过百余灌顶,却说不出任何一个灌顶的名称和含义。
这种盲目接受的风险极大:
护法神的监督:“护法是做什么的?你如理如法地学修了,他们就会护持你,不然就会惩罚你。”。
易犯密乘戒:不知戒律内容,无意中就可能违犯。
生起邪见风险:盲目接受高深密法易导致误解和诽谤。
灌顶后的真实转变
如法接受灌顶并严守戒律者,将经历多重变化:
身心净化:通过四灌顶的次第净化,气脉明点得到转化。
智慧开启:本具佛性被激活,对空性、明体的体悟加深。
修行提速:获得修持密法的资格和加持力,修行事半功倍。
护法护持:如法修行者将得到护法神的护持。

灌顶必须绕开的误区

面对灌顶热潮,我们需要注意:
1、切莫盲目追求灌顶数量
“不要一听说这里有什么大幻化网灌顶,那里有什么时轮金刚灌顶,就都跑去了。既不懂戒律,也不守护戒律。”达真堪布指出,灌顶的核心在质不在量,重要的是对所受法门的深入修持。
2、必须严格观察上师
密宗要求三步观察上师:
远处打听:了解上师戒律是否清净,有无慈悲心、禅定和智慧
近处观察:亲自考察上师的一切行为。
直接接触:通过共同生活进一步确认。

无论是以铃警示去除迷妄,以杵提醒守护身心,还是宝瓶灌顶启示内蓄甘露、外圆众生的智慧,灌顶的终极目的,是让修行者认识到:佛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真正的灌顶成就,不在仪式现场,而在弟子能否将灌顶唤醒的智慧贯彻于日常生活的时时处处——当面对贪执能自觉警醒,身处浊世而心住清明,才是真正“契入灌顶三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