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佛教有许多节日。民间认为,在这些节日里,烧香礼佛更为灵验。

七月初一:开地狱门
阳历:8月23日
在佛教传统中,农历七月被认为是“地藏月”或“孝亲月”,而七月初一则被视为“开地狱门”的日子。佛教认为,在农历七月,冥界(地狱、饿鬼道等)的众生会暂时得到解脱的机会,可以接受阳间亲人的供养和超度。借助佛力、诵经、供僧、布施等功德,亡者能减轻痛苦,甚至往生善道或净土。加上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七月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特别加持的时期。
主要习俗:
诵经超度:持诵《地藏经》《阿弥陀经》《盂兰盆经》等,回向历代祖先、冤亲债主。念诵地藏菩萨名号、阿弥陀佛圣号,祈求超拔亡魂。
供僧、布施: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前供养僧众,功德殊胜。施食、放生、济贫,帮助饿鬼道及苦难众生。
持戒修善:避免杀生、邪淫、妄语等恶业,保持清净心。可短期持“八关斋戒”,增长福德。
寺院法会:许多寺院在七月初一举行“开地狱门”法会,或启建“地藏七”“梁皇宝忏”等超度法事。
七月初二:净宗八祖莲池法师圆寂日
阳历:8月24日
莲池大师(1535-1615),法名祩宏,字佛慧,号莲池,后世尊称云栖大师,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也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另三位为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农历七月初二安详示寂,世寿81岁,僧腊50年。
莲池法师主张“念佛不碍参禅,参禅不碍念佛”,提倡禅净融合。强调持戒念佛,推动晚明佛教戒律重振。
主要习俗:
寺院法会:部分净土道场会在七月初二举行念佛法会,纪念莲池大师。
读诵经典:可诵《阿弥陀经》《莲池大师文钞》或持念佛号。
学习开示:研读大师著作,如《竹窗随笔》《戒杀放生文》等。
七月初九:净宗十祖截流法师圆寂日
阳历:8月31日
截流大师(1626-1682),名行策,字截流,清代高僧,净土宗第十代祖师。他一生专弘净土法门,强调“信愿持名”,对后世净土修行影响深远。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农历七月初九圆寂,世寿57岁,僧腊35年。大师临终前预知时至,端坐念佛而逝,弟子们闻异香满室,足见其修行之殊胜。
截流大师强调“信愿行”三资粮。深信阿弥陀佛愿力不虚,极乐世界真实存在;切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生死心切;力行老实念佛,持之以恒。提倡“持名念佛”,主张“一句弥陀,不杂异缘”,专注持名,不参杂其他法门,反对“口念心不念”的散乱念佛,强调“心念耳闻”。强调平时功夫,确保临终往生。
主要习俗:
念佛回向:持诵阿弥陀佛圣号或《阿弥陀经》,回向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可加念《往生咒》或《净土文》增强信愿。
学习开示:研读截流大师的《净土警语》《劝发真信文》等著作。
寺院法会:部分净土道场会在七月初九举行念佛法会,纪念大师。

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
阳历:9月4日
大势至菩萨,梵名Mahāsthāmaprāpta,意为“得大势”或“大精进”,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与观世音菩萨(左胁侍)共同辅佐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
主要习俗:
持诵经典与圣号:念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持诵大势至菩萨圣号:“南无大势至菩萨”或“南无阿弥陀佛”。
修持念佛:学习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方法,提升念佛功夫。可加念《阿弥陀经》《往生咒》等净土经典。
供灯、供花: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明摄受众生,可点灯供养,象征破除无明。以香、花、净水供养,表达虔诚之心。
寺院法会:部分寺院会在大势至菩萨圣诞日举行念佛共修或祈福法会。
七月十三:盂兰盆节、佛欢喜日
阳历:9月6日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重要节日,既是盂兰盆节,也是佛欢喜日,承载着报恩孝亲、供僧修福的深刻意义。
盂兰盆节又被称为佛教的“孝亲报恩日”。源自《佛说盂兰盆经》,目犍连尊者为救度堕入饿鬼道的母亲,依佛陀教导,于七月十五设斋供僧,仰仗僧众修行功德,使母亲得脱苦难。
佛欢喜日与僧人结夏安居有关。佛陀规定,僧众在雨季(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结夏安居,精进修行,禁止外出以免误伤虫蚁。
为何佛欢喜?
僧众修行成就:安居期间,许多僧人证得圣果。
众生得度因缘:信徒可借此时机供养僧团,种大福田。
佛陀欣慰:见弟子道业增长,故称“佛欢喜日”。
主要习俗:
寺院法会:寺院举行盂兰盆法会,诵经、供僧、放生。
超度亡魂:信徒以花果饮食供养僧人,或参与超度牌位登记。
民间祭祖:部分信众以素食、花果供养,但佛教更倡导以诵经、放生、供僧等善行替代焚烧纸钱。
七月十九:净宗三祖承远法师圆寂日
阳历:9月10日
承远大师(712-802),唐代高僧,净土宗第三代祖师,以苦行念佛著称,被尊称为”弥陀化身”。承远大师以自身苦行感化无数人念佛求生净土,弟子中著名者有法照大师(后为净土宗四祖)。一生平等普度,不分贵贱广接有缘,连山间樵夫都被其度化。
主要习俗:
持名念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效法大师精进精神。可加念《阿弥陀经》或《往生咒》。
学习著作:研读《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法照记录承远教导)
供养修行:素食、放生、供灯等,回向净土。有条件者可朝礼南岳衡山承远大师遗迹。
参加法会:部分净土道场在七月十九举办念佛法会。
七月二十一:普庵祖师圣诞
阳历:9月12日
普庵祖师(1115-1169),俗姓余,名印肃,号普庵,南宋高僧,禅宗临济宗法脉,以神通广大、降魔除障著称,被尊为佛教护法神祇。
普庵祖师精研《华严经》,后于湖南沩山密印寺大彻大悟。驻锡江西慈化寺,以神通降服山精鬼怪,为民除害。创”普庵咒”,成为佛教重要驱邪真言。
主要习俗:
诵持普庵咒:可诵《普庵神咒》(建议学习正确发音)配合金刚铃杵,净宅驱邪效果更佳。
礼拜供养:供奉普庵祖师像(持剑、骑狮造型)。供灯、花、果,忌荤腥。
学习经典:研读《普庵语录》《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了解禅宗心法。
参加法会:江西慈化寺、台湾各地宫庙多有祝圣法会。
七月廿四:龙树菩萨圣诞
阳历:9月15日
龙树菩萨(梵名:Nāgārjuna),约公元2-3世纪印度佛教大成就者,被尊为大乘佛教之父、八宗共祖(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密宗、唯识宗、律宗均奉为祖师),在汉传佛教中被誉为“第二释迦”。
生于南印度婆罗门家族,自幼聪慧,精通四吠陀、天文、医学等学问。年轻时因通晓隐身术,曾潜入王宫淫乱,后因罪行败露而觉悟无常,入那烂陀寺出家,学习大乘经典,后于龙宫得《华严经》《般若经》等大乘深法。以智慧辩才破斥外道,复兴大乘佛教,奠定中观学派基础。确立大乘空性思想,开创密法传承,影响了汉传八宗。
主要习俗:
持诵经典与圣号:读诵《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念诵“南无龙树菩萨”圣号,祈求智慧如海。
修学中观正见:思维“缘起性空”深义,破我法二执。
供养与布施:供灯象征点亮智慧之光。助印经书,弘扬般若空性法门。
寺院法会:部分寺院(如天台宗、三论宗道场)会举办龙树菩萨纪念法会。

公历:9月21日
地藏菩萨(梵名:Ksitigarbha),意为”大地藏宝”,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观音、文殊、普贤、地藏),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闻名。
主要习俗:
诵经持咒:诵读《地藏经》,可超度亡亲、消业增福。
持念圣号:多次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或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
供养与布施:供灯象征照亮幽冥众生,供水表清净平等,素食放生培养慈悲心。
超度回向:为已故亲友立牌位,参加寺院”地藏法会”。
九华山朝圣: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肉身宝殿(供奉金地藏真身)。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十二生肖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