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想过,一场台风,能把整个华南吹得“屏住呼吸”?
9月23日清晨,中央气象台继续拉响台风橙色预警,第18号台风 “桦加沙” 的中心正位于广东阳江市东偏南约75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相当于58米/秒的狂风呼啸而过,中心最低气压更是低至920百帕,一举拿下17级超强台风的“风王”称号,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强台风。
它不是来“打卡”的,是来“掀桌子”的。
PART 1
17级台风是什么概念?是风王!
我们先来直观感受一下17级台风的破坏力:
-
风速62米/秒,相当于每小时223公里,比高铁还快;
-
风压相当于每平米承受1吨重的冲击力;
-
一棵树,它不是被吹倒,而是被连根拔起、甩出几十米远;
-
一栋楼,窗户不是碎,而是整面玻璃墙被“吸”出去;
-
一艘船,它不是摇晃,而是被直接掀翻、压进海里。
这不是“自然灾害”,这是自然界的“战争”。
PART 2
它为什么这么强?
“桦加沙”不是凭空变强的,它的“狂暴之路”背后,是三大气象条件的完美叠加,三大“外挂”叠满,老天爷都拦不住!
1. 海温高得像“火锅”,能量管够!
它生成在菲律宾以东的暖洋面,海温超过29℃,局部甚至30℃+,而且暖水层极深,就像一口巨大的“能量火锅”,台风一路“吃”过去,越吃越壮,越吃越疯。
2. 没山挡路,一路“裸奔”增强!
很多台风在靠近菲律宾或台湾时,会被高山地形“削”一层皮,强度大跌。但“桦加沙”绕开了吕宋岛和台湾岛,就像赛车手避开了所有障碍,一路狂飙,毫无阻挡。
3. 大气环境“神助攻”,结构完美不内耗!
台风最怕“风切变”——也就是高空和低空风向不一致,会把台风“扯散”。但“桦加沙”遇到的是极弱的垂直风切变,加上西南季风+副高东南气流双重水汽输送,结构对称、眼墙清晰、能量集中,简直是“台风界的优等生”。

PART 3
它现在在哪?最新动态
截至9月24日10时,台风“桦加沙”中心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南方向约55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为17级(58米/秒),超强台风级别。
预计登陆时间:9月24日中午至晚上
登陆地点: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
登陆强度:强台风或超强台风(13-15级)
这意味着: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城市,将全面进入台风核心影响区!
风圈大到离谱!别以为自己不在登陆点就安全!
“桦加沙”不仅强,还大得离谱:
-
七级风圈半径:480公里(相当于从广州到厦门)
-
十级风圈半径:200公里
-
十二级风圈半径:120公里
这意味着,即使你不在登陆点,也可能被“边缘风暴”虐得体无完肤!
比如福建泉州,虽然“桦加沙”不在福建登陆,但由于台湾海峡“狭管效应”,风力被“挤压”加速,6-8级大风持续不断,局部甚至出现10级阵风。
“桦加沙” 的影响不止于华南。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皘提醒,台风外围水汽会向北输送,江淮、江南等地可能出现 “远距离暴雨”,即使不在台风直接影响区,也要关注当地降雨预警。
PART 4
台风时间表出炉!快躲!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掌握台风节奏,我们整理出一份“桦加沙”台风时间表,请你务必对照执行!
时间节点 | 台风动态 | 你该做什么 |
---|---|---|
9月24日 上午 | 台风逼近,风圈开始影响粤东 | 停止一切户外活动,检查门窗、阳台物品 |
9月24日 中午-下午 | 登陆珠海-湛江一带,风眼逼近 | 进入室内避险,远离玻璃门窗,准备应急物资 |
9月24日 傍晚 | 登陆后风力最强,暴雨开始 | 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 |
9月24日 夜间 | 风眼过境,风雨最猛 | 待在坚固房间内,手机充电,保持通讯 |
9月25日 凌晨 | 台风西行,风雨逐渐减弱 | 切勿掉以轻心,防范次生灾害(山洪、塌方、内涝) |
除了风,还有“水炸弹”!暴雨+风暴潮=双重暴击!
“桦加沙”不仅风大,还带来极端强降雨和风暴潮:
-
广东沿岸将出现50-120厘米的风暴增水;
-
珠三角、粤西等地将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局部24小时降雨量超300毫米;
-
城市内涝、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风险极高!
特别是广州南沙、珠海金湾、阳江阳西、湛江吴川等地,地势低洼+风暴潮+暴雨,极易形成“水淹城”的局面!
有气象专家指出,“桦加沙”存在“描边路径”的可能,也就是紧贴广东沿海西行,不一定正面登陆,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降低。
相反,“描边”路径会让更多城市长时间处于台风右侧的“危险半圆”,风雨持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

PART 5
这份防御清单请收藏!
✅ 居家防御:
-
封窗!封阳台!用胶带贴“米”字防风裂;
-
储备物资:饮用水、干粮、充电宝、手电筒、药品;
-
断电断气:台风来临时关闭电源、煤气,防止次生事故;
-
避险房间选择:选择无窗、靠内、结构坚固的房间避风。
✅ 出行防御:
-
台风期间绝不外出,特别是夜间、积水路段、海边、河边;
-
车辆停放:远离树木、广告牌、地下车库(防止积水淹车);
-
高铁、航班:密切关注停运信息,提前改签或取消行程。
✅ 特殊人群:
-
老人、小孩、孕妇:提前转移至安全场所;
-
建筑工人、渔民、外卖员:务必停工、回港、避风;
-
低洼地区居民:听从政府安排,及时转移,不要留恋财物!
“桦加沙”不是第一个“风王”,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超强台风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极端。我们不能再以“看热闹”的心态面对台风,而要以“备战”的状态迎接每一次风暴。

《周易》有云:“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古人认为,天地运行有其规律,顺应规律、心存敬畏,才能减少自然带来的伤害。
对于台风这类强天气,古人虽未明确其科学成因,却从长期观察中总结出诸多应对之道:沿海地区的先民会在台风多发季节前,加固房屋、储备粮草,避免在风雨天出海劳作;南方部分村落还会修建 “防风林”,以树木的韧性缓冲风力,这种朴素的生态防御方式,与现代 “生态减灾” 理念不谋而合。
更深远的是,古人将对自然的敬畏融入日常礼仪与民俗。
在福建、广东等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民间曾有 “祭海” 习俗,并非单纯的迷信,更多是表达对海洋力量的尊重,提醒人们不可肆意破坏海洋生态——这恰与如今 “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极端天气” 的科学认知相通。
《礼记・月令》中也强调 “孟秋之月,毋伐大树”,因为古人深知,树木不仅能固土防沙,更能在风雨来临时起到 “缓冲屏障” 的作用,这种对自然生态的珍视,正是敬畏之心的具象体现。
如今,我们拥有卫星云图、数值预报等先进技术,但传统智慧中的 “敬畏” 二字,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科技可以帮助我们预警灾害、抵御风险,却不能让我们轻视自然的力量。正如古人所言 “敬天爱人”,敬畏自然,本质上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请记住:
台风不是天灾,是“人灾”的放大镜。准备充分,它只是一场风雨;掉以轻心,它可能是一场灾难。
转发这篇文章,提醒你关心的人:
台风来了,别逞强,快躲!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十二生肖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