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傍晚,海拔5500米的西藏江孜热龙乡,空气稀薄到连打火机都难以点燃。就在这片被称作“世界屋脊的脊梁”的山脊上,三幕名为《升龙》的烟花顺着山脊次第炸裂,一条由火药与钛粉勾勒的“火龙”在雪线与经幡之间翻腾,全程不到半分钟,却足够让镜头捕捉到“龙鳞”与“雪峰”同框的魔幻画面。
01.
喜马拉雅烟花秀始末:
把“巨龙”送上世界屋脊
8月份,始祖鸟官方账号突然宣布一则重要消息:将与知名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 “世界第三极” 喜马拉雅山脉打造一场 “独一无二的户外艺术盛宴”,作品名为《升龙》。
宣传文案里,满是对自然的 “致敬”:“我们将以烟花为笔,以雪山为纸,在海拔5500米的高空,书写人与自然的对话。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烟花秀,而是对雪域高原的敬畏,对生命力量的赞颂。”
同时放出的teaser视频中,镜头从广袤的草原缓缓推向巍峨的卡若拉冰川,蔡国强出镜讲述自己的 “创作理念”:“喜马拉雅是地球的脊梁,我想让烟花在这里升起,像是从大地里生长出的龙,连接天地。”
这样的宣传,起初吸引了不少户外爱好者与艺术爱好者的关注。而始祖鸟作为户外品牌,也一直以 “守护自然、探索荒野” 为品牌形象。人们以为,这场合作会是一次 “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可随着活动日期临近,更多细节的曝光让事情逐渐变味。有当地村民在社交平台透露,有大量施工人员带着烟花、设备进入热龙地区,“他们开着越野车在草原上碾出痕迹,还在靠近冰川的地方搭建架子,我们问他们要干什么,他们只说是‘搞艺术’,不肯多解释。”
更让村民不满的是,施工期间,部分人员随意丢弃垃圾,甚至踩踏了当地的玛尼堆——那是村民们用来祈福的神圣堆石,每一块石头都刻着经文,代表着对山神的敬畏。
9月19日傍晚,《升龙》烟花秀如期上演。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曾多次看到烟花燃放,据悉,烟花秀《升龙》分为三个章节,也就是说炸了三次。第一次是“升龙”,从山脚到山顶依次点燃;第二次是“天降彩龙”,从山顶延续到小溪边第三次是“游龙戏水”,在溪边延续1400米左右。
期间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声音特别大,在山谷里回荡,我们家的牛羊都被吓得四处乱窜,村里的老人听到声音后,立刻拿出经筒开始诵经,说这是惊扰了山神。”
烟花秀结束后,主办方迅速在网络上发布 “精彩回顾”,配上高清照片与视频,试图营造 “圆满成功” 的氛围。可没想到,当地村民的控诉视频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遭到全网抵制。
随后,生态环保组织也站出来发声:经实地勘察,烟花燃放点距离卡若拉冰川仅5公里,而卡若拉冰川属于脆弱的高原冰川生态系统,烟花燃放产生的高温可能加速冰川融化,同时,烟花中的硫磺、硝酸钾等化学成分,会随着雨水渗入土壤,对当地的植被与水源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热龙地区属于半无人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极差,一旦破坏,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
面对质疑,主办方起初试图辩解。始祖鸟称 “活动经过了相关部门批准,所有流程合法合规”,蔡国强工作室则表示 “《升龙》的创作初衷是敬畏自然,烟花秀的规模经过严格控制,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可他们始终没能拿出 “经过当地民众同意” 的证据,也无法解释 “为何忽视当地信仰”。
随着争议发酵,越来越多网友加入讨论,话题 #蔡国强 喜马拉雅烟花争议# #始祖鸟 亵渎神山 #先后登上热搜,这场 “艺术盛宴” 最终沦为一场 “信任危机”。
9月21日凌晨,日喀则市政府通报成立调查组;同日,蔡国强删除Instagram原片,始祖鸟中国官微置顶致歉。一场“艺术+商业”的盛宴,在短短30秒内,炸出了环保、信仰、伦理的三重裂缝。
讽刺的是,就在拉日山脊的硝烟尚未散尽时,蔡国强被簇拥到镜头前。他穿着始祖鸟橙色冲锋衣,脸颊被高海拔的冷风与火药的双重灼烧染得通红,语气高亢:“这是一条盘旋的龙啊!震撼!”
他连用四个“感谢”收尾——
“感谢牧民配合,也感谢聪明的动物们帮助,让我的点火线路畅通无阻。很感恩在场的大家和我一起实现我年轻时的梦想,全力支持我们在这‘大闹天宫’,或者我们一起‘大闹天宫’。最后要感谢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和永恒的大自然,期待未来有机会和大家再次相聚世界屋脊。”
这段庆功致辞被现场工作人员录下,原意是为品牌剪成15秒短片,却在24小时后成为网络质疑的“呈堂证供”。藏语字幕组把“大闹天宫”译成“lha srung gnam bzhangs”——直译“掀翻神殿”,在弹幕里被疯狂转发。有人截下蔡国强说“聪明的小动物”时的笑脸,配上一张被炸塌的鼠兔洞穴特写,做成对比图,配文:“你的梦想,它们的废墟。”

02.
为什么偏偏是喜马拉雅?
“因为山在那里。”——马洛里的名言被无数次引用,却很少有人记得后半句:“但我们不该每一次都把它当舞台。”
很多人不解:烟花艺术可以在城市、在海边、在平原呈现,始祖鸟的品牌活动也能选在更易操作的户外场地,为什么他们偏偏要把目标锁定在环境脆弱、信仰浓厚的喜马拉雅山脉?
“稀缺性” 带来的话题度
喜马拉雅山脉不是普通的场地,它是 “世界第三极”,是 “地球的屋脊”,是无数人心中 “神圣而遥远” 的存在。在这样的地方举办烟花秀,本身就自带 “独一无二” 的标签 ——“海拔最高的户外烟花秀”“在冰川旁绽放的艺术”,这些 title 足以吸引媒体与公众的目光。
“自然与艺术” 的捆绑营销
近年来,环保、敬畏自然”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户外领域,品牌若能与 “自然保护” 挂钩,很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好感。将烟花秀放在喜马拉雅,用冰川、雪山作为背景,再配上 “敬畏自然” 的文案,既能营造出 “高端、有情怀” 的氛围,又能借 “自然” 的名义收割一波好感。
可他们忘了,真正的 “敬畏” 不是把自己的艺术强加在自然之上,而是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当地的文化——这场看似 “与自然对话” 的活动,本质上是把自然当成了 “道具”,把神山当成了 “背景板”。
对 “当地话语权” 的忽视。
喜马拉雅山脉的热龙地区,地处偏远,当地居民以藏族为主,多数人过着半游牧的生活,信息相对闭塞,在商业活动与公共事务中,往往处于 “弱势地位”。
主办方或许认为,在这里办活动,“阻力更小”——不需要面对城市里严格的环保审查,不需要征求太多当地民众的意见,只要拿到 “相关部门的批文”,就能顺利推进。
可他们没想到,正是这种 “忽视”,最终引发了最大的争议。当地民众或许不懂 “艺术理论”,不懂 “品牌营销”,但他们懂自己世代守护的土地,懂刻在骨子里的信仰——神山不能被惊扰,自然不能被冒犯。
说到底,选择喜马拉雅,不是因为 “敬畏”,而是因为 “有利可图”:用神山的 “神圣” 为品牌加分,用高原的 “稀缺” 为艺术添彩,却唯独忘了,这片土地有自己的规则,这里的人民有自己的信仰。

03.
当火药遇上“山神”:
一场信仰层面的“山体滑坡”
对热龙地区的藏族民众来说,喜马拉雅不是 “风景”,不是 “场地”,而是 “家园”,是 “神灵的居所”。在他们的信仰里,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神灵守护,其中,卡若拉冰川所在的山峰,被称为 “乃钦康桑雪山”,是当地最重要的 “神山” 之一,千百年间,民众一直以 “煨桑、诵经、转山” 的方式,表达对山神的敬畏。这场 30 秒的烟花秀,炸响的不仅是火药,更是对他们信仰的践踏。
在藏地文化中,“山神” 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 “守护者”。
当地老人说:“乃钦康桑雪山的山神,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保佑我们的牛羊平安,保佑我们在冬天不被暴风雪侵袭。” 每年藏历六月,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 “转山节”,沿着雪山脚下的路径徒步,一路上撒风马、挂经幡、堆玛尼堆,祈求山神的庇佑。
在他们的认知里,神山是 “不能被打扰” 的——不能在山里大声喧哗,不能随意丢弃垃圾,更不能进行 “爆破、燃放烟花” 这类会产生巨大声响的活动。“声音太大,会惊醒山神,山神生气了,就会降下灾难,比如暴风雪、泥石流,或者让草原干旱,牛羊生病。”
可这场烟花秀,恰恰触碰了他们信仰的 “红线”。烟花燃放时的轰鸣声,在山谷里回荡了许久,当地村民次仁回忆:“当时我正在帐篷里煮酥油茶,突然听到外面‘嘭’的一声巨响,我跑出去一看,山上全是彩色的光,牛羊吓得四处乱跑,我家的牦牛差点冲下悬崖。村里的老阿妈立刻跪下来,双手合十,不停地念着六字真言,眼泪都流出来了,她说‘山神被吵醒了,我们要遭报应了’。”
更让村民无法接受的是,主办方对他们信仰的 “无视”。在活动筹备期间,没有任何人来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没有任何人向他们解释过 “烟花秀会带来什么影响”。有村民曾找到施工人员,告诉他们 “这里是神山,不能放烟花”,可对方只是敷衍地说 “这是上面批准的,你们别管”。这种 “居高临下” 的态度,比烟花本身更伤人 —— 他们世代守护的信仰,在商业与艺术面前,仿佛成了 “不值一提的小事”。
烟花秀结束后,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了 “煨桑祈福” 仪式。他们收集了松柏枝、青稞、酥油,在神山脚下点燃,烟雾袅袅升起,伴随着诵经声,村民们对着雪山跪拜,希望能 “安抚被惊扰的山神”。次仁说:“我们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用,但我们必须这么做,这是我们能为神山做的唯一的事。” 可这场仪式,也无法弥补他们心中的创伤 —— 千百年的敬畏,在 30 秒的烟花里,被轻易打破了。
对当地民众而言,信仰不是 “迷信”,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与这片土地的情感连接。当主办方把烟花放在神山头上时,他们伤害的,不仅是民众的感情,更是世代传承的文化根基。就像一位藏族学者所说:“你可以不理解我们的信仰,但你不能不尊重它。在神山放烟花,就像在别人的祖坟上放鞭炮,这不是艺术,是冒犯。”

04.
“炸龙脉”?
民间风水观与高原生态的耦合

05.
谁给了这些人“妄作”的勇气?
《老子》第16章写:“不知常,妄作,凶。”

火药升龙,30秒;山神沉默,千年。
不论是“艺术要敢为天下先”,还是觉得“探索永无止境”。“先”与“无止”不等于“无禁”。高原的寒风会吹散硫烟,却吹不走经幡上的弹孔;股市反弹可以修复市值,却修复不了撕裂的信仰。下一次,当有人想把世界屋脊当舞台,请先记住:——山不是背景,它是主角;
“敬畏”不是形容词,是动词,意味着在爆破前先学会倾听;
真正的艺术,不是让人发出“哇”,而是让人愿意“停”。30秒的绚烂,换不来30年的冰川。
让烟花留在城市夜空,让神山继续以雪线为冠,以经幡为耳,以沉默为语。
世界屋脊不需要“升龙”,它本身就是龙——
一条我们尚未完全读懂、更无权点燃的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色黄铜书签,古风礼品
学生开学纪念礼物
夹一页财富,藏八方财源
阅见智慧,签收财运
让每一次翻阅,都成为招财的仪式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