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七月,有人称它为”鬼月”,行事小心翼翼;但在佛教中,这个月有着更为深远的含义——报恩月、功德月、孝亲月。
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积功累德的殊胜机缘,是我们连接先人、报答恩情的最佳时期。经云:”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个七月,正是我们度己度人的大好时机。
然而,就在这个本应广行善法的月份里,多少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做着一件极大损耗福报的事。这件事看似平常,却足以让我们辛苦积累的善业功德大打折扣,甚至付诸东流。
佛典记载,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僧自恣日”。在这一天,僧团结夏安居圆满,诸佛心生欢喜。更为人熟知的是,目连尊者为救度堕入饿道道的母亲,依佛陀教导,在此日设斋供僧,凭借众僧修行功德之力,成功救拔母亲离苦得乐。
由此因缘,农历七月成为了孝亲报恩、超度先亡的重要月份。我们通过诵经、念佛、斋僧、放生等善行,不仅能够利益历代宗亲、冤亲债主,也能为自己积累无量的福德资粮。
在如此殊胜的报恩月里,有一件事对我们的福报损害极大,那就是——嗔恨抱怨,不知感恩。
也许你会不以为然:”我只是偶尔发发脾气,抱怨几句,有什么大不了?”殊不知,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在报恩月里生起嗔恨抱怨之心,犹如在清水中投入毒药,不仅污染自心,更会让我们的善行功德大打折扣。

第一,与报恩月的能量场相违背
农历七月的能量场本是感恩、报恩、慈悲、回向。若在此期间心生嗔恨,就与这个能量场完全相悖。如同逆水行舟,不仅不进,反而后退。
第二,火烧功德林
佛教常说:”嗔恨如火,能烧功德林。”我们辛苦积累的善业功德,往往因为一念嗔心而毁于一旦。在报恩月这样功德倍增的日子里生起嗔心,所损失的福报更是不可计量。
第三,关闭接收福报的大门
感恩之心是接收福报的容器,而嗔恨抱怨则会让这个容器出现裂痕甚至破碎。当我们满心怨怼时,福报来了也接不住、留不下。
明末清初,有位书生名叫李文,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他心中常怀怨愤,对父母师长多有不满。一年农历七月,他在家中祠堂祭祀时,因小事与兄长发生争执,怒而掀翻供桌。
当夜,他梦见祖先泣诉:”我等本可因你祭祀功德超生善道,因你一念嗔怒,功德尽毁,我等又堕苦难中。”
李文惊醒,幡然悔悟,从此痛改前非。三年后,他不仅高中举人,全家更是和睦安康。
这不是迷信,而是因果定律的真实体现。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在无形中塑造着自己的命运。
1. 转抱怨为感恩
遇到不顺心的事,试着转换心态:”感谢这个逆境,让我有机会修习忍辱;感谢这个让我不开心的人,帮我消业障。”心转境转,当下的烦恼就是修行的资粮。
2. 每日感恩三件事
养成每天睡前回想三件值得感恩之事的习惯。无论是阳光、雨露、一顿饭,还是他人的一个微笑、一句关心,都值得我们由衷感恩。
3. 修习慈心观
每天静坐几分钟,默念:”愿我平安快乐,愿我的父母平安快乐,愿我的老师平安快乐,愿我的亲友平安快乐,愿所有众生平安快乐。”将慈心不断扩大,嗔心自然消退。
4. 及时忏悔
如果一时不慎又起了嗔心,要及时觉察并忏悔:”我刚才又嗔恨了,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不纠结,不自责,放下即可。

除了避免嗔恨外,这个月还有三件特别积福报的事值得去做:
1. 为先人超度回向
通过诵经、念佛、供灯、放生等方式,将功德回向给历代宗亲、冤亲债主,这是报恩的最佳方式。
2. 孝敬在世父母
报恩不仅要报过去之恩,更要报现在之恩。对在世父母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怀,比任何超度都更为迫切。
3. 广行善法,普皆回向
这个月所做的任何善事,功德都会倍增。记得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守住心,就守住了福报
农历七月,与其外在求福,不如向内观心。最大的损福不是外在的行为,而是内心的嗔恨;最大的积福也不是外在的布施,而是内心的感恩。
这个报恩月,愿我们都能时时观照自心,熄灭嗔火,点燃恩光。让感恩成为生活的底色,让报恩成为自然的流露。
不嗔恨,就是最好的报恩;常感恩,就是最大的积福。
愿你我都能在这个殊胜的七月,远离损福之事,广植福田,自利利他,圆满吉祥。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十二生肖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