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两位“网红高僧”相继塌房:“和尚爸爸”道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二人均已被佛教协会注销戒牒。许多网友好奇:这张看似普通的宗教证件,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它的注销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在这里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个小常识,我们在影视剧、小说里常听到的其实是“度牒”,而非“戒牒”。比如《水浒传》中鲁智深出家时,赵员外为他“买了一张度牒”;《西游记》里唐僧取经前,唐太宗赐他通关文牒,其中也包含度牒身份。
那么,戒牒和度牒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一切,还得从中国古代的僧籍管理制度说起。

戒牒vs度牒?
度牒
朝廷颁发的“出家许可证”,曾是国家财政重要收入。
度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佛教兴盛,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下,僧尼数量激增,而他们不事生产、不纳赋税,导致国家财政压力增大。于是,朝廷开始设立僧官,对僧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发放“印牒”以证明其合法身份。
到了隋唐时期,度牒制度正式确立。唐代的度牒由尚书省祠部颁发,因此也叫“祠部牒”。想出家?没那么容易!首先,朝廷严格控制每年的度牒发放数量,以唐三藏玄奘的出家经历为例,据《大唐大慈悲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出家那年,整个大唐仅有几百个出家名额,而他所在的洛阳地区更是仅有十四张度牒名额。如此稀缺的名额,使得众多渴望出家修行的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那时,想要成为僧人,绝非易事。首先必须由高僧推荐。之后还需通过严苛的官方考试,考试内容涵盖佛教经典、教义理解等多个方面。只有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合格者才能获得度牒,成为合法僧人。
一旦拥有度牒,便意味着从此不再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等义务,这一特权使得度牒成为社会上的“香饽饽”,甚至催生了黑市交易。
戒牒
属于佛教内部的“资格证”,出现比度牒晚得多,大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它的功能与度牒不同:
度牒是由国家颁发,赋予僧人合法身份和经济特权(免税免役)。戒牒由佛教团体自行发放,仅证明僧人受过戒律,无官方经济特权。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朝廷彻底废除度牒制度,改由寺院自行颁发戒牒。原因很简单:清代推行“摊丁入亩”税制,人头税被废除,度牒的免税价值消失,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度牒的“金融属性”
唐代:安史之乱后,朝廷靠卖度牒筹军费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财政崩溃,朝廷开始公开出售度牒以填补国库。据《旧唐书》记载,唐肃宗时期,“鬻度牒以充军需”,一张度牒的价格高达数百贯,相当于普通家庭数年的收入。
宋代:度牒成为“有价证券”,比交子还保值
到了宋代,度牒的金融属性达到巅峰。朝廷不仅官方出售,还允许民间自由买卖,使其成为类似国债的“有价证券”。南宋时期,一张度牒的价格在120贯到1000贯之间浮动(约合今天几万到十几万元)。
这一时期,度牒在民间比纸币更可靠,宋代的纸币“交子”常因滥发贬值,而度牒因数量有限,反而成为富豪的囤积对象。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曾两次上书朝廷,请求发放度牒以赈灾和修浚西湖。宋高宗更是直接给岳飞发放200道度牒,充当军饷(《宋史·岳飞传》)。
明代:度牒贬值,清代最终废除
明代时,朝廷对僧人的免税政策收紧,度牒的经济价值大幅下降。到了清代,随着税制改革,度牒彻底失去意义,最终在乾隆年间被戒牒取代。

被注销戒牒意味着什么?
在佛教的管理体系中,戒牒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颁发,是僧尼受戒的法定证明文件,某种程度上堪称现代僧尼的 “宗教身份证”。僧人一旦被注销戒牒,带来的影响是多层面且极其严重的。
从宗教身份层面来看,这意味着其佛教教职人员的身份被官方正式取消。僧人凭借戒牒,可以主持各类宗教活动,可以传戒,还能够向信众说法,传播教义。戒牒注销后,这些宗教活动他们都无权参与。
就像释永信,曾经作为少林寺住持,主持过无数重大法会,接待过各国政要,将少林功夫与佛教文化推向世界。但如今戒牒被注销,他彻底失去了以僧人身份在宗教领域活动的资格,曾经在宗教界的影响力瞬间崩塌,过往36年的僧人修行之路也画上了彻底的句号。
从宗教戒律与声誉角度而言,被注销戒牒往往是因为僧人严重违反了佛教戒律。释永信、道禄,都是被指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背了佛教的清规戒律。
佛教强调 “戒、定、慧”,戒律是修行的基础,僧人本应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秉持慈悲、善良、廉洁等品德。信众往往将僧人视为道德与修行的楷模,一旦形象崩塌,不仅个人声誉扫地,还会连累所在寺院乃至整个佛教界的声誉。
少林寺作为千年古刹,在全球享有盛誉,释永信的丑闻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公众对佛教界管理的广泛讨论,众多信众深感失望,对佛教的信任度也受到一定冲击 。
从法律与现实生活层面分析,注销戒牒后,僧人需回归世俗身份面对法律责任,不再能凭借宗教身份获得庇护,必须依据国家刑法接受调查与审判。若罪名成立,将面临相应的牢狱之灾。并且,涉及到的商业权益等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综上所述,僧人被注销戒牒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惩罚,它不仅剥夺了僧人在宗教领域的身份与权益,损害了其个人与佛教界的声誉,还使其在法律和现实生活中面临巨大的转变与责任追究,从精神世界到现实生活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影响。

图片来源 | 十愿网

金色黄铜书签,古风礼品,学生开学纪念礼物
夹一页财富,藏八方财源
阅见智慧,签收财运
让每一次翻阅,都成为招财的仪式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完 –
欢迎关注丨转发分享丨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